技術整合要求高。
機加工不是簡單的有了高端機床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,從材料加工到熱處理等各種工藝處理,到加工工序設計,到質量檢測,到使用環境控制,應該是一整套的東西。舉例來說,即使有了頂尖的車床如德瑪吉之類,在車床上加工并測量尺寸,一切都是設計的那個尺寸,但一拿下車床,殘余應力/使用中的工況產生的作用力,都會導致尺寸/配合偏差。另,越是到精密的小零件,環境變量控制就越重要,像溫度/濕度/應力分布/空氣中的微塵等,你可以想象一下德國/日本精密加工中心的無塵室的樣子。精密加工要整合材料處理/先進控制與伺服系統/環境變量控制/精密測量各方面的頂尖技術。目前我國缺乏精密伺服電機,缺乏實時控制系統,缺乏材料處理與工藝規范化的硬性技術累積。。。
2. 工藝與質量管理方法跟不上。
精密加工是個技術累積性很強的行業,但是國內的機加工沒有一個可以實現技術可控/傳遞的機制,很多是靠加工師傅的經驗,區別就像KFC的標準食品加工工序與特色餐館的“大廚制”。
3. 誰來做?民企,江浙滬廣一帶做機加工的大都是中小型代加工工廠,沒有自主品牌,就沒有技術創新動力。經濟危機后,有趨勢是中小型制造業要轉型,要有自主技術專利和產品。但瓶頸是缺少技術累積,比方說你想做螺釘標準件的加工,但是材料處理工藝達不到要求,做出來的東西就是沒有人家國外專門做螺釘的可靠性高,使用期長,那你還想做嗎?國外已經實現的你有多大的動力再去自己從頭重新做?冒著技術與資金的雙重不確定性?國企,航天航空業里面有一些精密加工的東西在里面,但是,能傳遞到民用還需要時間。
(來源:)
上一篇:抱歉暫無數據
下一篇:關于數控精密零件加工的特點你知道多少?